运用“四位一体”模式,牵引师生跨入新境地
发布时间:2021-9-4 19:32:32 浏览次数:167

运用“四位一体”模式,牵引师生跨入新境地

             新余三中    黄文芽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如何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从先抓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再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正面灌输 ,示范感化,机制激励,小处入手”的“四位一体”模式,真正能促使我校迁至新校区后在全体师生中出现“新机遇、新气象、新跨越”的喜人景象。

关键词:灌输  示范  感化  激励    四位一体

一.前言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教职工是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重大影响,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成效也有重大影响。在教育思想异常活跃,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改革繁花似锦的新时期和在我市教育“四做”总体要求下,我认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正面灌输 ,示范感化,机制激励,小处入手”四个方面来进行,并分别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对象来加以实施。

二.教师的领引

A.正面教育、反复启发

 推动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修养师德、提高素质只有靠正面灌输。所谓灌输指的是思想观念、理论原理的灌注和输入,相对于自发吸收而言。灌输强化就是坚持对广大教工进行正面的反复的教育、启发和引导,使教职工掌握新时期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

  市场经济浪潮所裹挟来的”向钱看”的商业心态;教育思想开放活跃中的负面影响等等,对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为师之道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学校党政领导要结合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职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真谛,准确把握做优做强做大做美新余教育的总体要求,坚持一手抓“师能”,一手抓“师德”,以达到既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又能提升教职工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良性发展水平的目的。正面灌输具体做法如下:

(一)理论灌输与情景感染并重

  在工作的实践中,既要运用“双严”(严肃严谨)的理论灌输法,也要运用潜移默化的情景感染法。

  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政方针,作为教师要了解其理论的精髓,明确其现实意义、历史意义,以胜任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这方面的灌输要以原文、原著内容为主,让教工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多种生动、直观的教育活动,激发教职工去消化、思考、辨别、领会,掌握所学原理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和自我完善。为此学校一方面号召教职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自学,建立理论学习笔记的交流与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和党课教育形式,如组织“人的全面发展与我们的对策”和“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党课讲座与征文活动,通过听劳模、师德标兵报告等活动,坚持把党的方针政策,先进的思想、观念寓情于理地灌输给教职工,以保证广大教职工思想政治意识和思想情感情绪的健康发展。

  在理论灌输时,要注重情景感染的作用,要创设学校良好的组织气氛。师德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为了纠正学校部分教师在师德行为上出现的偏差,使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对干部党员教师提出严明要求。学校校长办公室、教师会议室张贴和悬挂着这些文字,用环境无声的语言影响和规范着教师行为。在软环境的建设上,通过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净化教师精神世界的多种活动,创设教育的情景,发挥其同化感染与凝聚作用。

(二)灌输与疏导并重

  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灌输的方法,即与疏导相结合的方法,而不是生硬简单的“灌输”。在新时期教师价值观念、师德规范的灌输强化过程中,校长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我市教育“四做”总体要求和典型材料,启发引导广大教职工剖析师德行为的偏差给教育带来的危害,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细则》和“教师忌事忌语”;通过组织“爱生是教师的天职”系列教育活动宣传新时期教师职能的转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格示范和智能开发职能;通过学校“名师工程”和《教师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的实施,将教师精力引向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科研,引向完善自我,引向忘我工作。

(三)辨别与批评并重

  教师在现实社会之中,他们也要面对各种社会意识和思想的影响,因此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讲究把社会主义的意识灌输给教师们,让他们自觉的实践党的宗旨,成为“三高”教师。即思想境界高,师德水平高,学识才华高的。又要敢于开展批评,纠正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制约队伍素质提高的问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本着“教师无小节,处处见精神,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的指导思想,透过现象抓本质,不断修正队伍建设中的不和谐之音。

(四)双向交流式的灌输

  改变过去那种靠权威、靠少数人单向灌输的旧模式,运用校长、党政干部与党员、教工平等的双向交流的新模式,用教职工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通过每学期开篇的“校长寄语”提出学校教师队伍思想建设的思路和准则;党总支和团委联合组织“在争取入党的日子里”座谈会,交流大家在政治上的信仰与执著地追求;工会组织讨论“书记、校长三年任期目标”,激励教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民主管理能力;学校党政工团联合组织教工“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培养教工学习的兴趣和风气等,用多种形式,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逐步形成了“阅览室应成为教师教育素养的策源地”、“有为才能有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用力工作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工作才会达到优秀”等思想共识。

B.榜样的作用和感化的力量

  榜样的作用可以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以学校干部的人格来示范引导,是教育广大教职工规范言行,提高素质的有效方法,即所谓“修已以安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校领导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力量。

  人格力量是校领导的非权力影响力,它比权力影响力来得深刻、持久,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学校行为是与非的标准。校领导的人格力量主要表现在:对待事业、对待他人,对待自己。

(一) 校领导的榜样作用

  校领导既要有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又要分析研究学校的增长点,策划和指挥学校不断突破原有的工作局面,让教师总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体验,从而激励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活力。

  校领导要为学校的兴衰、荣辱而忧而思,对学校的发展负首要的责任。安于现状,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必须有强烈的勤奋进取精神。首先,要有永不满足,勇于探索,强烈地成就事业的愿望和心态。其次要有一种求实、求新、求真的精神。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和群体的素质,校领导要对教师队伍建设负责,为此既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又要实事求是地把握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1.尊重宽容、团结诚信。

  校领导对教职工的尊重与适度宽容可以消除与教职工之间的心理或情感距离,当校领导与教师的心理、情感是“近距离”状态时,校领导的人格影响力最大,教师此时最合作,积极性最高。因此学校注重干群间的“感情投资”,讲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力求产生干群间的情感共鸣。

  校领导要具备宽容的心态,宽容有利于构建学校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宽与严是辩证的统一体,严是刚,宽是柔,刚柔相济是校领导人格成熟的标志。学校的教师群体是由不同学识、不同气质、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人组合而成的,各有所长所短,容人之长帮人之短是校领导对待他人的基本态度。对有缺点的教师要立足于帮教;对不同意见采取“微笑倾听”,正确的采纳,错误的分析纠正,爱护每位教工的积极性。对不伤大雅,不损大局的事和人,宽容的水平越高,与教工相处亲和性越大。实践证明:干群关系的高度和谐亲切,所产生的作用有时会胜过灌输强化教育。

  学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群体团结的重要性,校领导要带头讲团结,身体力行构建团结和谐的教师群体。校领导要对教职工团体忠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归宿感。在工作之中注意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诚信侍人,讲究工作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和情感的投入。在班子建设中鼓励思想碰撞,有不同意见当面交换,在问题面前要推功揽过,树立班子成员的威信。这样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不仅被教工一致称赞,而且产生了一种健康的震摄力,使教师中的自由主义无市场难以发挥影响。

2.自尊自强、清廉公正

  自尊与自强是“身教”作用的第一要素。“行动胜于宣言”,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懈地学习精神会引发教职工的悦服感和拥戴感。在自尊与自强两方面更要注重于自强,后者是前者的保障。

  高尚的操守、公仆意识和公正的性格是党性、理想、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是“身教”作用的第二要素,它所形成的影响力能有效地向教职工施以渗透、浸润和感化,达到思想教育中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实践证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和质量也不同。领导集体以及党团员的人格示范作用就像一面旗帜,具有召唤力、凝聚力,这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否则会产生“信任危机”,必然言无人信,行无人从,使思想政治工作苍白无力。

(二)名师名生的榜样作用

   学校每学期都可以评出一批在教育教学教研和师德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和刻苦学习、助人为乐,并在“八荣八耻”等方面做得优秀的学生。把他们的事迹在师生中宣传,建立名师名生宣传走廊。

(三)和风细雨地感化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的传递需要不同途径和方法。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采用服务感化这一有效方法。所谓服务感化就是通过校长和领导班子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的优质服务,赢得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认同和通力合作 ,进而发挥潜能,自觉行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要同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目标、教师思想道德规范相结合;在方法上既要发挥党政工团的动员、组织、教育群众的作用,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提供优质的服务,运用精神与物质的力量,使教职工得到感化。服务感化一般通过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学校舆论和校风,提供成才、成功条件等来达成。

(一)情感投资

  构建民主和谐的干群关系,营建校园和谐向上的氛围,强调人心归属可以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走访教职工家庭、组织郊游、举行教工与家属团拜会等,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调整思想情绪,关心教工困难。每次活动校长、干部们都满腔热情地设计、组织、参与,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和教工们平等融洽地相处,尽量给教工们一种舒心、满意、赞赏、自豪之感,从而唤起教职工对完成学校工作任务的责任感。领导集体树立了“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在干群之间架起了理解、信任、关怀的感情之桥,使干群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实证明,干群之间的情感越亲密,教职工对校领导的信任度就高,久而久之,这种对领导人格的信任会迁移到信任学校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或决定。在这方面需要注意避免的是不要搞个人崇拜或迷信。

(二) 创设环境

  学校的环境建设对激励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强的影响力。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河在涅,与之俱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影响很大。

  为了形成学校“爱岗敬业、乐群笃行、勤奋进取、务本求实”的校园氛围,我们既重视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注意通过“教代会”、“对话会”、“专题漫谈”、“校长寄语”等形式宣传办学思想,师德准则,教育目标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在政治方向、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深层次的问题上展开讨论和交流。还重视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无论学校经费多紧,为教师的进修学习提供机会和资金从来未动摇过,尽力满足他们在工作上、心理上、精神上的需要,对此提供建设性或支持性的帮助,让学校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起来,努力营造团结、进取、奉献的组织氛围。

  物质条件的改善对教师的思想行为、道德情操,也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为此学校把校园物质条件改善做为重点工作之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年年有变化。在校园醒目地方有对师生行为和心理导向的校园口号等等,激发师生上进,培育热烈而有秩序的学习、工作气氛。

(三) 助人成功

  成功往往会激发教师再获成功的积极性。教师大多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希望自己的学识才能被领导承认,有“仕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校长要善于利用这种自我意识,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条件,促他们将自我意识转化为自我教育。

  《孙子兵法》中的“择人任势”思想强调不必苛求下属的某种能力,要善于选择人才,让每个人的潜能在他适宜的环境中显现。实践证明每个教师的潜能都是不可估量的,关键看校长是否会因“势”择人,根据教师不同的智能特点和个性气质,做到善用长处,人尽其才。针对教师的个性差异,我们尝试着用“转换岗位”“委以重任”“低职高聘”等多种方法量才用人,使一些教师的潜能开始闪光,为学校迎来了效益和声誉。这些教师自己也在成功的体验中认识到自我实现的价值,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强了。同样这些教师的辐射与同化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三.学生的导引

教师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规范上来了,积极性调动了,那么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就有了保障。在教育实践中启发和激励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中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指引他们的行为活动,实现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机制激励的内容

 1.目标激励

需要引发的行为活动总要指向一定目标。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动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式中,激发力量是个体愿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目标价值是个体对所要达到的目标的重视程度,期望概率是个体对行为活动能够导致目标结果的可能性的估计。这一公式表明:一个人把目标价值看得越重,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被激励的程度就越强。这为班级管理中目标激励提供了心理学依据。班主任应善于引导学生制定目标,使班级目标形成由小目标到大目标,由近景目标到远景目标的目标系统。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一方面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有崇高的远景目标;另一方面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确定近景目标,不要盲目攀高,以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2.情感激励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种情绪的需求。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人的情感可分为利他主义情感、好胜情感、享乐主义情感等类型。“感人心者莫乎情”,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情感之间合乎规律的联系,通过满足学生某种需求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绪。“没有学生心灵的唤醒,没有学生精神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应走进学生,走向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他们的情感进行零距离接触。一旦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会自觉地跟随教师前进或按教师指引的方向前进。

   3.信任激励

    信任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振,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体现在在班级管理与活动中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上,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力请诸葛亮显示出一个“诚”字,魏征从谏如流得益于唐太宗的一个“信”字。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它可以是加速个体自信心爆发,从某种角度上讲自信比努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

   4.职务激励

   根据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和强烈的表现欲的心理特征,不少班级均采用了班干部轮值制的方式来优化班级管理。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锻炼、发现、考察班干部苗子,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强化自省意识和竟争意识,促使每个学生自发地进行换位思考,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推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激励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给龙以深水,而非误陷深潭,给虎以深山,而非逼入平地。在班级管理中应使“虎龙”各尽其能,各展其技。

   5.行为激励

    人的情感总受行动的支配,而人的激励又将反过来支配人的行动。我们常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某种典型人物的行为,能够激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的”内省”与共鸣,从而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就像一面旗帜,引导人们的行动。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也更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给人以鼓舞、教育和鞭策,激起人们摹仿和追赶的愿望。在进行行为激励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因此每个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爱生敬业,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什么是“认真”、“诚实”和“进取”,并以此去感染学生;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宣传榜样的先进事迹,激发同学们学习和赶超榜样的动机;第三是要引导同学们辩证地看待榜样,防止机械的、形式主义的模仿;最后还要关心榜样的成长,使之不断提高、进步。

   6.评价激励

    古人语:“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有人以两组学生为被试进行心算作业实验,对第一组只告诉他们尽量做好;对第二组则不断对他们做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第二组比每一组成绩好了16.5%。这告诉我们,评价,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评价激励,第一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公正性,不能泛泛而论;第二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给予激励;第三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公开场合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否定性评价则应在私下交流;最后还要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口头的与书面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定期的和随机的,等等。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会胜过一火车的说教,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

   (二)机制激励操作技巧

    1、因人而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激励操作只有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符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要求班主任必须掌握因人激励的技巧。如通常为大多数班级所采用的开展评比“文明学生”、“进步学生”、“特长学生”、“三好学生”等活动形式,就是根据各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出发,确定每个人的奋斗目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同时,对于部分特殊学生,还应该恰当降低激励的标准。能使所有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的策略才是成功的激励机制。

    2、因时而异

    通常最佳的激励时机主要有: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新到一所学校或班级);取得新的成绩或在某方面取得成功时;对某种需求有着强烈愿望时;对过失有悔过之意时;遇事犯难、举棋不定时;处于某种生理或心理困境时;等等。掌握激励控制的最佳时机,是激励控制艺术的内在要求。教师选择最佳时机对学生实行激励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效果。《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度为80%,滞后激励的有效度仅为2%,教育者应善于捕捉时机,及时对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

    3、因地制宜

    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场所,但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能只局限其中。更多的激励技艺往往体现在“随机评价”中。一般来讲,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是办公室还是运动场,是路上还是车上,教师均要因地制宜,抓住“闪光点”随机激励。学生获得了1500米长跑的第一名,十分疲惫,班主任向他竖起大拇指:“真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骄傲!”学生听了以后一定会力量倍增,下一个项目他会更加奋力去拼夺好成绩。试想如果这句话留到班会上去讲,诚然对班集体与个人都仍是一个鼓舞,但效果却不一样。

    4、张驰有度

频繁的奖惩也会降低对学生成就动机的激励效果,要间隙、渐进的强化奖励,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激励机制是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它具有“双向通讯”的特征,既要发布指令信息(激励),又要接受反馈信息(激励后果)。通过信息的反馈检查和调节十分重要:第一,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他们缺乏成年人稳定性,所以要不断的督促,不断的激励;第二,要特别注意采用激励策略后是否产生负面影响,哪怕只是对某一个同学的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激励机制实施有效的监控并及时进行调整。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教师在运作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个恰当的度。心理学称之为“阈值”,低于阈值的激励,对学生不起作用,高于阈值的激励,又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变得脆弱或引起学生焦虑反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制定激励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预测激励效果,应符合“努力→再努力→可以实现”的规律。

 

  四.小四一,大作用

 一日一言警世语

  在学校每个教室的黑板右角都设一小块特殊版面——每日一言专栏。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写在上面,每人一天,一日一言,班级将每天的每日一言搜集整理后,学校团委还定期进行评比表彰。为了把这个栏目办好,学生经常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点点滴滴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资料,走进了古今中外专家、学者、仁人志士高层次的文化氛围之中,体味到了人格、意志、信念的伟大力量。

一月一课增信念

  学校党总支可开办一所业余党校。业余党校要成为播种共产主义信念的神圣殿堂和学校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辐射源。要积极引领师生报名参加业余党校学习,鼓励先进青年  教师加入党组织,追求他们的光荣和梦想。

 一年一度知神圣

  每年“9·10”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应要为分配到我校工作岗位的教师举行传递烛光仪式。庄严神圣的气氛中,学校老前辈或校领导把火红的烛光传递到他们手中时,他们应该明白捧在自己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支红烛,那是一颗火红的、纯洁的爱心,是职业责任的神圣。

一个信箱架心桥

  学校应在显眼处设置一个特殊的信箱——校长信箱。校长信箱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信件反映问题的性质,或交给有关校领导、科室办理,或提交办公会研究解决,保证了校长信箱信函件件有落实。

五.结语

    当然,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好,也不是光靠某一个部门能做好。在学校抓教育,要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进课堂,进厅堂,进宿舍,还要抓队伍,做好先进引路,典型引导,建立好优秀教师,专职辅导员,学生党员三支队伍,造氛围,做精校园文化,提高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萧宗六. 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闫玉双  李奕.反思教育习惯(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3)赵诗安 陈国庆. 现代教育理念(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4)鞠文灿.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艾心 新时期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初探 (A) 南昌:教师博览 ,2003

(6)胡小萍 叶存洪 .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艺术(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