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2-4-16 21:37:24 浏览次数:380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书心得

新钢中学  徐志峰

    2021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落地。这项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这个目标的达成,与正确认识作业的性质,科学设计作业的内容、时间和形式有着必然的联系。“双减”之后,如何更好地设计作业,以高质量的作业引导学生高质量的学习,是中小学教师高度关注的专业话题。作业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名片”,作业设计质量、作业实施效果等都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

    王月芬,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正高级教师,博士,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研究的“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她所著作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一书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视角,着重围绕作业设计与实施思想有着怎样的历史发展脉络、树立怎样的作业观、如何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如何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如何基于信息化设计作业系统、如何实现“教学一作业一评价”的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对于我们这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有很高的学习和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聚焦单元作业,主要探时了六个方面问题:一、作业的内涵和价值;二、作业设计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三、当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四、为何要形成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五、课程视域作业设计观下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六、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如何“可视化”。

    那什么是“课程视域”呢?

    从学校的发展来看,孤立、封闭地研究教师如何“教”,缺少“课程视野”的课堂教学改进是走不远的。“活教育”的课堂生态,应该是基于“课程视野”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作业应有的价值毋庸置疑。作业是学校教育的名片,作业折射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作业花费了教师、学生大量时间,是导致学生学业差距的重要因素;作业也往往会成为学生是否喜欢一门学科、一位教师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和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因素。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更加强调的是一种科学的作业设计范式,强调“单元视角”、“目标导向”、“系统设计”、和“诊断改进”。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包括了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差异性、作业结构和作业批分析于改进八个策略。其中需要基于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于作业目标要保持一致性,作业时间要合理,作业作业难度要适切,作业类型要多样,作业要体现纵横结构性,关注个性学习的差异性,并且需要依据作业结果反思和完善作业设计。

    分析研究结果,影响作业效果的因素主要涉及必要性、与学习内容的联系程度、可理解性、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量等因素。

    一是必要性。必要性反映的是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和适切性问题,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作业是否为不同学业水平学生提供了选择。研究表明,学业成绩靠后的学生认为有些作业没有必要、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为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同样,对于学业成绩靠前的学生,一些简单重复的作业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成就感从而降低兴趣。可见,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选择性,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作业必要性的认可度。因此,必要性本质上反映的是作业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问题。

    二是与学习内容的联系程度。与学习内容的联系程度本质上反映的是作业内容不能偏离学习内容,这一要素对提高学业成绩和激发作业兴趣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当学生感到作业与学习内容联系紧密时,就会感觉更有意义,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成。但现实学校教育中,作业与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有一些学校在七年级就开始训练有关中考题的作业,这无疑让学生不仅觉得难度极高,而且会觉得距离很远,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作业是否与学习内容紧密关联,与作业的目标设计非常有关。

    三是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背后实际反映的是作业的科学性、难度等问题。可理解性对提高学业成绩和激发作业兴趣都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使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并且指向明确,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题意与要求,避免给学生制造额外的障碍。作业的可理解性还和作业所使用的语言是否贴近儿童的认知特点有紧密关系。

    四是作业类型。作业类型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负担感,而且也会影响学业成绩,因为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作用是不一样的。丰富的作业类型,可以减少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乏味感,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从学生问卷调查和“你对作业还有哪些建议”这一开放性题目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期望减少抄写等机械训练作业,增加更有挑战性的其他类型的作业。所以,相比较低难度的机械枯燥的作业,学生可能更愿意接受具有适当桃战性的作业,由此更能在作业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

    五是作业难度。作业难度主要影响学生的作业负担和作业兴趣。实践中作业难度存在过易和过难两种极端现象。过易的作业设计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过难的作业设计会让学生在不断经受挫折后,失去对作业的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作业难度,就成为作业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六是作业量。作业量可通过完成作业的时间来反映,主要影响学生的作业负担和作业兴趣。学生问卷调查和作业文本分析结果都表明,当下学生的作业量偏大,完成作业的时间明显超出规定要求,对学习困难学生来说,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